这所高中在校园里,为流浪猫开了家“五星级酒店”
清晨的深国预校园,风里都裹着软乎乎的暖意。阳光下有几个毛茸茸的小身影蜷着打盹,教学楼旁的“猫别墅”前,早有学生端着温热的猫粮碗轻步走来,指尖还沾着刚冲好的羊奶粉香。门轻轻一推,一团雪白就蹭着裤脚打转,是这儿的“老住户”糖球。

曾在街头缩着身子躲风雨的毛孩子们,如今终于有了安稳的家。而这栋小别墅藏着的,远不止小猫的安居故事——是少年们清晨添一碗温粮、傍晚清理猫砂的细碎坚持,是台风天里冒雨转移的急切守护。今天,不妨随我们一起走进这方小天地,看学生、老师与小猫们,如何一同谱出一曲满含暖意的生命乐章。

从一份PPT开始的猫屋梦想

“我们能不能为校园里的小流浪们建一个家?”
校园猫屋的诞生,要从社会现象与研究社的两个姑娘说起——Yuki和Tansy。
作为社会现象社社长,Yuki 恰好印证了社团的 “多支线” 特质。她总说社团像 “游戏里的多支线任务”:“不是一条道走到黑,看见值得做的就去试”。抱着 “生如夏花,及时行乐” 的信念,她笑称自己 “做事三分钟热度,却有三分钟收获”:学过架子鼓、手碟、溜冰滑雪,没学过拍摄就敢带队去江浙拍微电影,没学过唱歌就敢和朋友登台。而这份“想做就做”的冲劲,也正是她能拉着社团里的伙伴们,一点点把“建猫屋”的念头从纸上设想,变成小猫能蜷着打盹、安稳栖身的真实小窝的关键。


而Tansy,这位社会现象社的主要leader之一、前学生会学习部部长、后勤部成员和配音社社长,本就是个“资深猫奴”。家里养着四只猫一只狗,对小动物的爱刻在骨子里。此前她早已用行动传递这份柔软:牵头组织世界睡眠日户外采风,带社员走进自然拍摄助眠视频;发起 “为视障儿童录有声书” 活动,号召全校同学每月为盲童朗读百科;还在配音社创新 “互动式表演”,让观众也能参与发声,打破舞台与观众的距离。也正因这份对 “生命联结” 的敏锐,当社团最初只是计划给校外救助站寄些自制猫粮和玩具时,她和 Yuki 不约而同冒出念头:“校园里也有流浪猫,能不能给它们一个固定的家?”


那天,两个姑娘攥着熬夜改了三版的 PPT,揣着紧张又期待的心情敲开校长办公室的门。没成想校长听完,眼睛一下子亮了,神情里满是欣喜,没有丝毫犹豫,还主动为她们指路:“你们放手去做,不管是募捐还是摆摊,深国预永远是你们的后盾。” 后来 Yuki 和 Tansy 回忆起这段经历,总说校长眼里的暖意像盏小灯,一下子把心里的不确定都照散了,连带着把 “建猫屋” 的想法落地的底气,都变得足足的。


学校的全力支持给大家添了股热乎劲,学生们的行动力立刻落了地。圣诞嘉年华社团市集那天,她们带着社员早早支起 “粒粒摇摇乐” 摊位,刚摆好东西,周围就围满了人。 桌上的亚克力片五颜六色,在圣诞装饰的暖光里亮闪闪的,同学凑过来就能挑一块喜欢的,对照着爱豆头像或动漫角色拼贴,亲手做专属小周边。



聊到要给校园流浪猫建家的想法时,人越聚越多,社团及活动协调员Puah老师还特意给她们递了话筒,让她们站在台上讲猫屋的想法。更暖的是,活动收尾时,好几个社团的同学抱着钱盒走过来,笑着把当天的收入递过来:“我们也想帮小猫出份力。”

之后的班会、校会上,她们也没讲生硬的募捐话,而是用脱口秀似的轻松语气科普流浪猫知识,一来二去,竟募集到近2000元善款。这笔裹着全校心意的钱,成了小白猫糖球的第一份 “生活费”。从第一袋幼猫粮到第一次驱虫药,每一分都装着校园里软乎乎的关心。


再后来,猫屋也从 PPT 里的线条草图,一点点长成了能让小猫安心蜷着打盹的小家。猫别墅里铺着晒过太阳的软垫子,摸起来暖乎乎的;墙上还贴着手写的轮班表,谁早上去添粮、傍晚来铲砂,都写得明明白白。学生的热情与学校的支持拧在一起,才让最初的小想法,变成了流浪猫的避风港。



猫屋守护者
柔软时光里的温暖记忆

在深国预,猫屋不仅仅是一个场所,更是一个由无数温暖瞬间编织成的家园。
为了让小猫们住得安心,社团早早就做好了“保障计划”。每一只来猫屋的小猫,都要先做猫瘟、弓形虫检查,接种猫三联疫苗,确保不会传染疾病;日常的猫粮、猫砂,还有偶尔的驱虫药,资金都来自社团的义卖。之前在必威betway中文网日,他们卖过同学自制的柠檬茶、手工饼干,还有自己种的小多肉,每一笔收入都记在账本上,全部用在小猫身上;偶尔资金紧张,在学校发布募捐信息后,总有老师和同学主动捐款,连餐厅阿姨都捐了几十块钱,说“想给小猫买点好吃的”。


| Yuki和Tansy带糖球去做检查
如今猫屋里住过的“毛孩子”不算多,可每个都揣着段暖乎乎的小故事。最久的住户是糖球——这只被宿管老师从路边捡回来的流浪小白猫,刚来时怯生生的,总缩在角落躲人,连吃饭都要等没人了才敢凑过来;现在早成了全校的“团宠”,一到喂食时间就会扒着人的手要零食,软乎乎的爪子挠得人心里发痒。





导师Ann假期带来的小玳瑁,花纹像撒了把墨的油画,软乎乎的性子特别黏人,刚到猫屋就总追着人蹭裤腿。在品牌部Cici老师的帮助下,没几周就找到了疼它的新家,现在天天蜷在新主人怀里撒娇,黏人劲儿一点没减。


这学期初,一位学生家长在小区救下两只受伤的小狸花。家里有狗不方便养,便想着送到学校来。校长知道后,第一时间把小猫托付给了社会现象社。当时俩小家伙裹在旧毛巾里,小身子冻得直打颤。大家赶紧找了暖和的纸箱,铺上软乎乎的旧布料做临时小窝,生怕再冻着它们。


为赶去宠物医院做检查,Dafang 同学一路抱着纸箱,甚至脱了校服外套裹住小猫当 “临时座驾”,还笑着说 “这样既暖和又时尚”。检查结果出来,两只小家伙都健健康康的。原本大家还在琢磨怎么长期照顾,谁曾想,没等多久,学校里两位爱猫的同学就主动来接它们。如今这俩小狸花,早就在充满爱的新家里安了心,连睡姿都透着踏实劲儿。
这些小猫能安稳生活着,全靠一群志愿者的贴心照料。志愿者团队里,Jason Guo 同学是最让人印象深的一个。大家都笑他是 “口是心非” 的守护者 —— 总故意叫糖球 “贱猫”“键帽”,可他的装备包上,最显眼处偏偏别着糖球的大头照。每次路过猫屋,见水碗脏了、粮盆空了,他比谁都急,转身就换干净的碗、添新粮。后来大家才发现,他的温柔不止对猫:连捡来的小昆虫,都会找个盒子小心装起来,生怕伤着。

这样的温暖,是由许多个这样的“他们”汇聚的。
去年,Alina Zhang为了把受惊的小猫抱进屋里,脚下一滑摔了一跤,爬起来第一反应却是摸小猫有没有事;Emma Yang的相机里,存满了糖球打盹、小狸花猫玩逗猫棒的照片,全是没对外发过的“独家萌照”;Sammi Chen和Amie Zhou总惦记着小猫的“生活质量”,今天提议换种低盐猫粮,明天想着给猫屋加个遮阳的小帘子;管理员Kiki Ye和Wendy Fu则默默扛下了“幕后工作”,把每天的喂食、铲砂排班表做得清清楚楚,还会记录小猫的状态,万一有点不对劲,第一时间联系宠物医院。
就连猫屋的工作群里,也不局限于任务通知。大家会分享自家宠物的视频,吐槽糖球又把猫砂扒出来,互相打趣“今天谁又被糖球蹭了一身毛”,原本的“工作群”,慢慢成了一群人的“爱心分享圈”。如今,一些老志愿者因故离开,新团队还在磨合成长,但这份守护的初心,从未改变。



台风夜的守护
能救一个是一个

真正的关怀,经得起风雨的考验。
上周超强台风“桦加沙”逼近深圳,Jason看着窗外的风雨,愣是放心不下糖球。在台风来临前,他从宿舍跑出来,冒着瓢泼大雨往猫屋赶,隔着校门跟保安反复沟通,就想进去给小猫添把粮。等倒好猫粮、看着糖球埋头吃完,他浑身早被雨水浇透,却还笑着摆手:“没事,它吃饱就行”,随后才匆匆往回走(不过这种冒雨外出的危险行为,可不太建议模仿哦)。


当时全市已启动 “五停” 政策,学校停课,所有人都揪着心记挂小猫:猫屋会不会被吹倒?小家伙们会不会受冻?社团成员第一时间开了线上会,很快定了主意 —— 把糖球转移到校内最安全的招生办空房间,还特意搬去猫砂盆和够吃三天的猫粮。转移时,他们在校园角落发现一只精神头十足的流浪小母猫,想着 “能多护一个是一个”,也一并带了进来,如今猫屋暂时成了 “二猫家庭”(这只小母猫性格活泼又亲人,有意领养的朋友可以通过学校电话 400-926-1666 联系,暗号:喵星人( ̄▽ ̄)")。




与此同时,学校后勤部的老师们不仅迅速给猫屋断了电,还找来木板加固墙壁,搬来五桶水增加配重,就怕台风把木屋掀翻;校长更是全程亲自在校值守,每天都要问一句“小猫们怎么样了”,连转移路线都帮着规划。那两天窗外风雨呼啸,空教室里的小猫却蜷在软垫子上安安稳稳的。少年们虽不在猫猫们身边,但是心里格外踏实。
他们清楚,从不是只有他们在守护,学校永远是最坚实的后盾。



生命教育,在爱中生长

在这里,猫屋的故事远不止流浪动物救助与社团文化,更关乎教育的本质。我们的教育,从来不止于“培养全球公民”的宏大口号,而藏在一个个具体的细节里:是Yuki们“想做就做”的行动力,是Jason们“口是心非”的温柔,是学校为一个猫屋提供的支持,是社团里代代相传的“守护初心”。


当糖球在阳光下蜷成毛茸茸的团子打盹,当新志愿者小心翼翼接过喂食的碗,当怯生生的小母猫终于找到温暖的新家,我们想传递的是:在深国预,最珍贵的教育从不是教会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让他们学会看见每一个微小生命的价值,愿意为一份善意主动付出行动—— 这才是比任何成绩单都更温暖的成长。
而猫屋,或许是其中最特别的课堂之一。在这里,学生们在为猫咪添粮、清理窝舍的细碎时光里,不仅学会了责任与担当,更懂得了对生命的尊重与关爱:是蹲下身与小生命平等对话的耐心,是看见它们蜷缩取暖时心生柔软的共情,是用温柔回应每一次怯生生靠近的细致。
这份毫无保留的善意,很快有了温柔的回响。正如 “爱出者爱返”,当疲惫的学生结束一天的学习,远远望见小猫竖起尾巴、迈着轻快的步子朝自己奔来,甚至轻轻蹭蹭裤脚时,那份被依赖的喜悦、心底泛起的暖意,足以瞬间洗刷所有倦意。原来,给予爱的过程,也是被治愈的过程。猫屋这间 “课堂”,用最柔软的方式,让学生们读懂了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联结,也让校园里的爱有了更生动的模样。


其实,猫屋的故事不仅仅关于流浪动物,更是深国预社团文化的一个缩影。自创办以来,我们就孕育着“让学生自主生长”的社团生态。注册社团多达上百个,有些社团已有十几年历史。
今天,深国预的校园里不仅设有八大主题学科文化月,还活跃着50余个各具特色的社团,既有经济竞赛社、物理竞赛社这样的“学术钻研派”,也有游戏开发社、人工智能社这样的“创新实践派”;既有篮球社、骑行社这样的“活力体育派”,也有民乐团、工笔画社这样的“艺术创作派”……每一个社团都是学生探索世界、表达自我的舞台。



每年的社团嘉年华上,你能看到学生自己设计的机器人、自编自演的音乐剧,也能看到像社会现象社这样,用公益行动传递温暖的身影。在这里,学生不只是社团的参与者,更是策划者。只要六名同学有共同的想法,就能申请成立新社团;学校不仅提供场地和指导,更尊重每一个“看似微小”的创意,就像当初支持学生们建猫屋一样。



“在深国预,教育是用心‘点燃’心灯、‘唤醒’灵魂的过程,”深国预创始人、院长傅腾霄教授常说,而猫屋正是这种教育理念的生动体现。

这一切,都发生在深国预这个充满可能性的空间里。在这里,每一个想法都被尊重,每一个梦想都被支持,每一个生命都被温柔以待。猫屋里的点点滴滴,正悄然塑造着学生们柔软而坚强的内心,也诠释着教育的真正温度——培养既能仰望星空,也能俯身呵护弱小的人。
这,就是深国预的猫屋故事,一个永远在续写的,关于爱、责任和成长的故事。
声明: 本文内容为必威Betway中文版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必威中文官网首页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访校团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