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现实验科创荣光 | 新哲战队斩获2025 RoboCup Junior青少年机器人世界杯国家级奖项

2025年5月初,RoboCup青少年世界杯中国赛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盛大举行。来自新哲文院的两支机器人战队,凭借创新的机器人设计、顽强的竞技精神和卓越的团队协作,一举斩获中国赛国家二、三等奖,重现实验科创荣光。
| /
★


★
在RCJ这场世界顶级青少年机器人赛事中,深圳实验学校的机器人足球项目曾在刘海峰老师带领下,多次为中国赢得世界冠亚军荣誉,并培养出如汝原科技创始人(原大疆研发副总裁)王铭钰、云洲智能科技(无人船)董事长张云飞、云鲸智能机器人创始人张峻彬、Syrius炬星机器人研发总裁虞坤霖、Realm AI联合创始人(深圳第一位哈佛录取者)马启程等杰出科技人才。
新哲文院作为深圳实验学校必威Betway中文版基地,在老队员廖桐舟的帮助下,接过机器人足球队伍,传承延续深圳实验的创新基因。历经几代同学的努力,2024年,新哲战队将实验RCJ队伍重新带回RCJ赛场,并在2025年RCJ赛场上,以优异的作战表现,重返国内机器人足球技术领先地位,续写深圳实验的科创传奇。
参赛队伍

1队(主力战队):
朱文昊(Terry) H3C5 | 软件核心、队长
李哲贤(Gavin) H3C4 | 结构核心
杨圳源(Eric) H3C4
刘哲琦(Leo) M1C1(六年级!)
2队(新生力量):
陈海铭(Haiming) G1C3 | 队长
蒋元柏(Bruce) H1C1
任恩亿(Eric) H1C3
秦梓维(Joyce) H2C5
赛事介绍
1
备赛纪实:
20多个日夜的热血奋战之路
回顾新哲机器人足球战队的参赛历程,可以说,这不仅是与时间赛跑的20多天,更是一段热血的奋战经历!
项目启动于3月中下旬,而比赛定在5月1日,满打满算,留给团队的时间不足一个半月。核心成员因考试和其他竞赛任务,项目进度备受影响,直到4月7日才开始搭建机器,实际备赛时间仅有20多天。前期,大家只能依据上一年探索的基础,在老师建议的方案下进行理论设计和画图。


在这个赛季,第一晚搭建的成果就令人眼前一亮,整个模型由他独立绘制。与去年相比,今年的机器有了质的飞跃,这让大家信心倍增,有了与卫冕世界冠军澳门队一较高下的勇气。▲


4月10日晚,在比赛前20天,第一台机器搭建完成,软件核心Terry终于可以开始正式调试。▲


Terry在调试▲
之后的20天里,Terry和指导教练Nick几乎每天都备赛到晚上22:30,有时甚至凌晨一两点还在钻研。▲
Terry对待竞赛认真负责,除了学习、睡觉,只要一有空就泡在实验室改代码,进步飞速,不知不觉中,他的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了国内中学生的“天花板级别”。▲

备赛期间,核心成员Gavin受邀前往美国参加FRC世锦赛,缺席了一个星期。但大家没有因此气馁,Gavin在美国也利用休息时间为团队绘制模型图,尽管有时差,却丝毫不影响团队前进的步伐。◀




团队齐心协力
✦₊




期间团队其他成员也在积极备赛,根据自己的角色定位各司其职,齐心协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
出发比赛前一晚,Terry激动无比地宣告调试成功,Nick老师也难掩喜悦的心情。机器人模型威力强劲、秒吸球、精准度极高,无疑是团队这一个月所有努力和付出的最佳回报!◀




抵京当晚,队员们不顾旅途劳顿,借助酒店电视柜搭建临时训练场,不放弃一丝机会抓紧时间调试。面对北方干燥气候和过敏性鼻炎的严重困扰,2队队长Haiming仍在坚持,他说这是自己作为队长的义务和责任。▲


5月1日晚,赛前最后一刻,队员们仍在积极备赛,防守机器人仅用一晚就调试到最佳状态。▲
2
见证荣光:
新哲机器人足球技术重返领先地位
在RCJ轻量组足球竞赛场上,新哲战队一开场便与蝉联多年冠军的澳门队展开了一场硬核较量。


尽管因经验不足在非技术因素上失分,未能获得世界总决赛资格,但新哲战队作为大陆地区少数在短期内取得突破的队伍,依然载誉而归,斩获国家二、三等奖,充分展现了新哲学子们的无限潜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新哲自主打造的足球机器人,凭借前所未有的结构——能控球的吸球装置、创新射门方式——背身香蕉球射门,不仅以压倒性技术优势在资格赛中“干爆”对手,还得到了裁判的高度评价:“主持比赛这么多年,从未见过可以控球、并且控球技术如此精准的!”

吸球装置▲

反身香蕉球射门▲
经过不断优化调试,新哲战队足球机器人的射门精准度与响应速度大幅提升,已经具备在赛场上和任何一流强队一较高下的实力。从创意构思到落地实现,乍一看这一切复杂技术似乎仅在1个多月内完成。
但其实背后是同学们两年多刻苦学习的汗水与不断的优化尝试。Terry同学在过去的两年中,先后尝试了基于超声波的SLAM技术、对比了各种不同的控制算法,自编了机器人运动控制入门教纲,还为今年的比赛写了一个人工智能专家系统。所谓厚积而薄发,正是如此。

新哲战队攻防机器人配合默契▲
新哲足球机器人一经亮相,便引发现场众多高校的高度关注,不仅充分彰显了新哲战队惊人的创新潜力与硬核技术实力,完美展现出在STEM领域的卓越素养,更为RCJ机器人足球赛事注入了全新活力!
3
全人发展:
超越竞赛的成长比奖杯更珍贵
作为 RCJ 竞赛的指导老师,Nick全程深度参与备赛至出战的每个环节,在这段充满挑战与突破的征程中,始终陪伴孩子们并肩前行。
看着两支队伍在赛场上展现出惊人的蜕变与成长,Nick老师难掩心中的欣慰与自豪,这些孩子们的进步,已然成为他心中比奖杯更珍贵的收获。
1队
:技术突破与专业成长

在备赛与比赛的征程中,1 队的同学们以坚韧不拔的姿态诠释着成长的力量。为达成目标,他们展现出超乎想象的毅力,面对每一项任务都全力以赴,秉持着打破砂锅问到底的钻研精神,誓要攻克所有难题。团队协作更是1队的制胜法宝,Gavin和Terry的搭档堪称典范,二人配合默契,对彼此的需求有求必应,带领全队紧密协作、所向披靡。

此次比赛,1队成员在专业知识储备与思维能力上实现了跨越式提升。作为核心的Terry和 Gavin更是表现卓越,他们不断挑战自我、突破极限,所掌握的技术水平,指导老师Nick特别指出:“Terry和Gavin展现出的技术水平,在当前国内中学生机器人领域堪称顶尖。”

参赛感言——1队队长Terry

2队
:从零开始的团队蜕变

2队的成长历程堪称一段励志故事。作为临时组建的预备队,他们最初面临着技术基础薄弱、队员配合生疏等诸多挑战。但在短短一个多月的备赛过程中,这支队伍完成了令人惊喜的转变。

最显著的变化体现在团队意识和责任感的培养上,队员们逐渐摆脱了依赖心理,学会了自主学习和互助合作。从最初的“各自为战”到后来的“团队作战”,这种协作意识的建立让整个团队焕发出新的活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比赛结束后队员们依然保持着高涨的学习热情,这种自发的求知欲正是STEM教育最珍贵的成果。

参赛感言——2队队长Haiming(部分)

指导老师Nick特别强调,比竞赛成绩更重要的是学生们在过程中获得的全面成长。两支队伍虽然起点不同,但都通过参赛实现了专业能力的实质性提升、团队协作意识的建立,以及心态的成长与蜕变。
这些收获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更表现在思维方式和人格素养的全面发展上。正是这种超越竞赛本身的全方位成长,充分展现了新哲STEM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独特价值。

指导心得——Nick老师

4
强大后盾:
新哲研创中心硬核支持
新哲学子屡屡在顶尖竞赛上斩获佳绩,这背后离不开新哲研创中心的硬核赋能。新哲研创中心已经搭建起了全面的国际竞赛服务机制,为学生提供高效专业的竞赛支持,助力学生突破极限、挑战自我。
专业竞赛师资支持
新哲配备专业的竞赛导师队伍,由STEM教育专家、研创学院校长彭禹先生领衔,均具备丰富的参赛经验及竞赛指导经验;并辅以各领域的外聘专家,确保学生获得高质量的指导。

顶尖实验室资源支持
新哲配备了嵌入式工程实验室、FRC准工业级机器人训练基地、机甲大师工作坊等专业空间,囊括大疆、VEX机器人全套设备、3D打印、激光切割机、恒温摇床等工具,以及适用于25人规模的嵌入式工程研究平台,均达到与国内外顶尖赛事接轨的水平,为学生提供真实工程环境下的创作与实验条件。


体系化竞赛课程支持
针对机器人赛事,新哲已搭建起完整的工程教育体系。课程设置采用“基础-进阶-拓展”三级架构:以VEX机器人入门课程奠基,通过RCJ(RoboCup青少年世界杯)和FRC(国际青少年机器人挑战赛)实现能力进阶,依托ECE工程认证课程及科研科创项目完成专业拓展。

丰富社团资源支持
新哲拥有近70个校内社团,其中近三分之一为竞赛主题,如机器人、无人机、辩论社等社团,竞赛氛围浓厚,学生可在每日ECA时间参加社团活动进行学术研讨及竞赛集训。
2025年RCJ竞赛已经落幕,我们期待在新的赛季上,新哲机器人战队带着更成熟的技术与更自信的心态,再创辉煌!
(感谢Nick老师提供比赛素材)
声明: 本文内容为必威Betway中文版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必威中文官网首页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