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碧初中生“消失”一周后,带着7份成长答卷回来了!
“教室里的座位全空了?”“校服身影集体出现在街头巷尾?”9月22日到26日,宁乡碧桂园学校初中部的同学们仿佛“消失”在了常规课堂里——其实,他们正奔赴一场与世界深度联结的实践之旅,用7个创意项目,解锁了课本外的成长新体验。
学术硕果:全面精彩,闪耀舞台

这场“消失”的起点,是小初部阶梯教室里的“兴趣盲盒”时刻。前期课程培训中,项目负责老师逐一拆解7个社区设计项目的核心任务:小到“真实人生故事采集计划”,大到“探秘衡阳:中华文明的基因密码”,每个项目都精准踩中不同的兴趣点。

同学们拿着选课单反复斟酌:对中华传统茶文化感兴趣的孩子组队“安化黑茶文化探究”;爱地理文化知识的锁定“地理小记者——走读湖湘”;懂技术的主攻“零一行动——手搓一辆承重150kg的卡丁车”;深爱生物科学的抱团“崀任行:探秘丹霞,朱鹮相伴”项目组;同学们眼里满是期待,他们说:“不是老师安排任务,是我们自己挑想做的事,动力完全不一样!”
脚步丈量社区,把课堂“搬”进生活

当课堂从教室切换到社区、野外、山地,每一步都藏着新知。跟着带队老师,各个小组的“实践地图”陆续铺开:
“探秘衡阳” 小组坐高铁奔赴历史现场:船山书院里,听王船山的哲学思想,试着用文言文记录参观感悟;中药园里,辨认草药、学习炮制方法,制作简易香囊;非遗作坊里,跟着匠人学古法造纸,看一张树皮如何变成宣纸。“原来衡阳的历史不是冷冰冰的故事,是书院里的墨香、药园里的草香,还有造纸时的草木香气!” 同学攥着自己造的纸,像捧着一件宝贝。


“崀山行” 小组背着科考装备,一头扎进崀山国家地质公园。在朱鹮保护基地,他们跟着护鸟人学习观测方法,记录鸟类栖息规律;夜观星空时,用望远镜追踪银河轨迹,把生物多样性、天文地理的知识,从课本“搬”到了真实的山野里。“以前觉得‘生物多样性’ 是试卷上的填空题,现在亲眼看见朱鹮的羽毛、丹霞地貌的岩层,才懂这些词有多生动!” 小组同学举着拍满朱鹮身影的相机,语气里全是兴奋。



“零一行动” 的 “造车小队” 把教室变成车间:画图、切割材料、反复测试承重…… 从 “这个设计肯定行” 的自信,到 “车轮总歪怎么办” 的崩溃,再到 “调整支架角度!” 的灵光一现,五天里,锯子与木板的摩擦声、组员们的争论声,全成了成长的注脚。“当卡丁车真的载着150kg 重物跑起来时,我们抱在一起尖叫!原来‘坚持’ 不是口号,是拧螺丝时磨破的手,是改方案到凌晨的执着。”小组代表在汇报时,眼眶都带着激动的红。


“真实人生故事采集计划” 小组,带着录音笔敲开了社区居民的家门:白天采访、晚上整理数据,把零散的故事提炼成 “防诈手册”“求职避坑指南”。“以前觉得‘社会’ 离我们很远,现在发现,诈骗、求职这些大人的难题,我们也能通过采访、分析,给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组员分享时,手里的调研报告沉甸甸的 —— 那是真实的社会洞察。



“地理小记者——走读湖湘”小组奔赴便江流域,开启地理探索之旅。乘船漫游“小漓江”,观察丹霞地貌如何在两岸“生长”,用地质锤敲击岩石,分析地层结构;走访村落,和居民唠嗑“便江的水怎么养活一方人”,把水文、土壤知识融进真实的山水人文里。小组同学分享着满满的收获,眼里闪着对地理的新热爱。


“安化黑茶文化探究”小组深入黑茶产地,变身“茶学新人”。在黑茶博物馆,跟着讲解员追溯黑茶千年历史,从茶砖形状变化里读懂社会经济发展;走进制茶场,看鲜叶如何萎凋、杀青、渥堆,亲手体验“千两茶”的筑制。学茶艺时,笨拙地练习“凤凰三点头”,却在茶香袅袅中,明白“一片茶叶里藏着的,是地理环境、人文传承和社会发展的密码”。“以前觉得喝茶就是‘解渴’,现在知道安化黑茶的每一道工序,都是先辈传下来的智慧,太酷了!”组员捧着自己参与制作的茶样,满是自豪。


在校园的时光长河中,每一刻都闪耀着独特光芒。《光影校园 青春留声》项目组用创意与热情,定格校园里的美好瞬间。用镜头捕捉100张校园之美的照片,从晨曦中的教学楼到夕阳下的林荫道,从盛开的花朵到专注学习的同学。最后,举办一场视觉艺术展,将这些照片精心布置,搭配海报与视频播放,打造一场沉浸式的校园美学体验。


汇报席上的高光:成长比成果更耀眼

10月10日的项目汇报现场,“消失”的同学们带着成果集体“回归”,把社区故事搬上了讲台:
“崀山行”小组用纪录片展示丹霞地貌与朱鹮栖息画面,地理老师点评:“这才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 的活教材!”
“探秘衡阳” 小组带着自制的 “衡阳文化手册”“古法造纸作品”,让全场闻到了历史的墨香;
“零一行动” 开着亲手造的卡丁车进场,引擎轰鸣声里,藏着 “实践出真知” 的硬道理;
“真实人生故事采集计划” 播放采访原声,当居民带着哭腔说 “谢谢你们让更多人看到我的经历”,全场掌声雷动;
“光影校园 青春留声”用光影记录青春,用艺术留存校园记忆,让这份美好在时光中永恒绽放;
“地理小记者”分享地理探索之旅,把水文、土壤知识融进真实的山水人文里;
“安化黑茶”变身“茶学新人”追溯黑茶千年历史,学习先辈传下来的智慧。
走出课堂,才是更大的成长场

“所谓社区设计项目,从来不是让学生完成一份完美的作业,而是让他们真正走进生活,明白知识能用来做什么。”带队老师看着同学们围着成果叽叽喳喳的样子,语气里满是欣慰。
这一周的“消失”,从来不是逃离课堂,而是走进了更广阔的成长场。当校服身影与社区烟火相融,当课本知识对接真实需求,宁碧学子收获的不仅是一份项目成果,更是观察世界的眼睛、解决问题的勇气,以及“我的行动能带来改变”的信念。
这场“消失”的旅程,终以更丰盈的成长模样,圆满“回归”。而那些在真实世界里留下的思考与行动,早已成了这个秋天最珍贵的成长印记。
“教室里的座位全空了?”“校服身影集体出现在街头巷尾?”9月22日到26日,宁乡碧桂园学校初中部的同学们仿佛“消失”在了常规课堂里——其实,他们正奔赴一场与世界深度联结的实践之旅,用7个创意项目,解锁了课本外的成长新体验。
声明: 本文内容为必威Betway中文版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必威中文官网首页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访校团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