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了,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依然害怕举手?
2025-09-25 08:31
发布于浙江
“教育的可能性,就是生活的可能性。”
—— 周轶君
纪录片导演周轶君在探访全球教育时发现一个耐人寻味的对比:在我们的课堂,孩子害怕出错而低头,害怕举手;在以色列,失败却意味着“你可以重新开始”。
这个发现,叩击着每个教育者的心:我们究竟要给孩子一个害怕犯错的人生,还是一个敢于重启的童年?
在南双,我们选择了后者。

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害怕举手?
九月,南双新小一的教室里,那些低垂的小脑袋诉说着无声的忐忑。
“万一说错了怎么办?”
“同学会笑话我吗?”
“老师会不会觉得我很笨?”
这些未曾说出口的担忧,让原本高举的小手悄悄放下,让清脆的嗓音变得越来越小。
“我才不想被大家当笑话呢。”一个孩子私下里这样说。
这种对错误的恐惧,往往在入学前就已种下。成人世界对“标准答案”的迷恋,让孩子们过早学会了用沉默保护自己。


在南双,错误是“思考的脚印”
面对孩子们的不安,南双老师的回应温暖而有力。
当小一新生说错答案时,老师不会急于纠正,而是好奇地问:“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想到这个答案的吗?”
在孩子分享完思路后,老师会真诚地说:“谢谢你的分享,你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全新的思考角度!”
“我们珍视每一个错误,因为它们都是孩子思考的珍贵脚印。”南双小一班主任说,“每个错误背后,都包裹着一次真实的成长。”


从“不敢举手”到“让我试试”
改变在悄然发生。
现在,那个曾经最害羞的女孩,会大声说:“老师,我有一个不一样的想法!”
那个总是小声说话的孩子,如今能在全班面前流畅地分享。
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开始明白:说错不可怕,不敢说才可惜。每一次尝试,无论对错,都值得被尊重。

这种安全感,让南双的课堂内外都充满了思维的碰撞和灵感的火花。
打翻颜料的孩子,和老师一起探索如何将错就错,创作出意外的美丽。
争执过后的小伙伴,在手拉手的和解中学会如何表达歉意。
忘记带作业本的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思考解决方案。
这些看似平常的瞬间,正是教育最真实的模样。生活即教育,每一个小错误都是生活送给孩子的成长礼物。

如今,在南双的课堂上,你会看到越来越多举起的小手,听到越来越响亮的回答,遇见越来越多敢想敢试的孩子。
他们依然会犯错,但不同的是,他们不再为此感到害怕。因为他们知道,在南双,错误不是需要隐藏的缺陷,而是成长路上最真诚的朋友。

不怕犯错的教育,才能培养出不惧未来的孩子。
拥抱真实生活的教育,才能让孩子获得真正幸福的能力。
编辑|郑婷
照片|田沩沩
海报|高辉
审核 | 俞竞
声明: 本文内容为必威Betway中文版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必威中文官网首页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访校团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