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可以多有趣?他们用数学讲述世界、兴趣与梦想
2025-07-18 08:27
发布于江苏
在本学期结束的期末数学论文答辩中,我们见证了一场将学术、创意与生活深度融合的教学项目。从七年级的TED演讲到十年级的学术论文答辩,内容从21点数牌到博弈论,从黄金比例到跨文化审美,从足球比赛到胜率计算——一个个跨学科、跨领域的选题,正是数学教育与现实世界对话的缩影。
“今年我们首次将七、八年级也纳入答辩与演讲的体系,因此在任务设计上做了新的尝试与调整。”负责此次项目的郭异老师介绍说。这一教学创新,打破了年级界限,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供了与其认知发展更加契合的展示平台,能够提早培养学者们的演讲与思辨等多种能力,引导他们找到对数学的兴趣所在。





从兴趣出发,让数学有温度
学者们的论文选题涵盖了各种与数学交叉的领域,包括数学与自然现象、社会科学、艺术、音乐、体育、策略数学、计算机科学、密码学、生活应用、建筑、交通、航空、疾病传播、优化以及数学理论研究等。
令人欣慰的是,学生们的选题充分体现了个人兴趣与学术研究的结合,正如郭异老师所说:"我们确保的就是第一,这个话题学者自己感兴趣的,自己去主动去找的,不是我们推荐的。第二,他通过这个话题,能够有更深的思考,能够对世界有更加广泛而深刻的了解。"

来自八年级的Jacob今年首次参加数学演讲项目,他的选题是"约会软件背后的隐藏数学"。

我当时是在寒假刷到了一条视频,就是讲到了约会软件背后的很多算法,比如说他是怎么计算每个人的偏好,以及他每个人是怎么给他们打分的,我就觉得这个话题很新奇,我想更深的去了解它,就把这个定为我的话题了。
——Jacob
这种从日常生活出发的研究选题,让数学不再是冰冷的公式,而是解读世界的工具,当数学与生活产生联结,它就不再是冰冷的符号,而是理解世界、表达思考的桥梁。

跨学科思维的培养与演讲能力的全面提升
此次答辩最突出的特点是跨学科的融合。从博弈论到概率统计,从物理建模到生物数据分析……学者们从论文选题到学术写作到答辩准备都展现出了超越单一学科的思维能力。
"这次有一两个比较偏数学理论的问题,其中有同学研究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叫做Moving Sofa Problem搬沙发问题...那这是一个很数学理论的问题,但是他把他讲的非常的生动,方法也非常清晰。"郭异老师对学生们的创新思维给予了高度评价。

郭异老师在采访中提到有学生是从自己平时的兴趣爱好出发选择了本次答辩内容的选题,将数学与音乐结合:"我们有同学在乐队演出,所以她就利用自己对乐队的了解,她在乐队负责吉他和贝斯,所以她就写了数学中勾股定理在吉他上的一些发现。"这种跨领域的思维训练,为学生未来的学术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选这个题目是因为我不太喜欢数学,所以当我必须做一篇20页的关于数学的文章时,我想做一些我真正热爱和我真正喜欢做的事——就是吉他。
我正属于两个乐队中,几乎每天都在练习吉他,所以我认为把数学论文和我真正喜欢的东西联系起来对我来说更简单一些。
——Jana
Jana说未来的学习计划不是集中在音乐上,她其实对医学与遗传学非常感兴趣,数学对她想从事的事业十分有帮助。但未来她仍然想让音乐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音乐是她非常热爱的事情,也是一直帮助她的东西,而此次答辩的准备过程让她对吉他中所包含的数学运用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在弹奏吉他与看到乐谱的时候,她多出了另一个角度来看待——从数学的角度来理解。


七八年级首次引入的TED演讲形式,对学生的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演讲要求的是一个完整的设计,从开头引起观众兴趣,到全程的这个节奏把控,包括各个环节之间的过渡,包括最后的点题和总结。"一位八年级同学告诉我们:"传统作业他是你写给老师看的,他更强调的是准确、格式和逻辑。但是演讲的话,你是讲给别人听的,你要让观众就是感兴趣,听得进去。"这种转变培养了学生多元化的表达能力。
演讲与答辩将传统的输入型学习转为输出型学习,学者不仅需要自己学习原本的数学知识,还需要让听众通过他们的表述理解领会他们所表达的内容与想要表达的观点,其中不乏需要一些演讲技巧,而这也帮助他们理解记忆了过程中涉及到的数学学术知识。

思维深度的进阶与面向未来能力的培养
来自十年级的Molly分享了此次数学论文写作与答辩带给她的收获:

"我觉得这次的project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它提升了我从搜集资料开始,到英语的学术写作,然后到最后的演讲和答辩的能力,整体都有一个很大的提升。"
——Molly
郭异老师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希望同学们不要就把这个过程就只当是一个只当是一个期末作业或者一个大作业,要思考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做了什么事情,有什么样的收获。"
答辩的准备过程是让学者们对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方向的思考,是拓宽他们知识面的渠道,是加深他们对数学理解的方式,更是对学术写作能力、思辨能力与表达能力的培养,整个项目的统筹、准备过程也是对他们时间管理能力的锻炼。
他们从第一次不熟练的准备乃至后来的驾轻就熟都需要一个成长的过程,狄邦华曜的数学论文答辩项目给了他们一个思考准备的锻炼机会,以及在过程中用耐心与鼓励帮助他们最终完成项目相信也为他们带来了成就感。

数学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次论文答辩项目,我们看到了学生们在自主学习、批判思维、跨学科整合等方面的显著进步。这种以学生为中心、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正是我们持续探索和完善的方向。
未来,狄邦华曜将继续深化这种教学实践,让更多学生在数学的海洋中发现自己的兴趣与潜能,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这正是必威Betway中文版所追求的核心价值: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创新思维和深度学习能力的未来公民。
声明: 本文内容为必威Betway中文版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必威中文官网首页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访校团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