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教育四十载,王华校长领航青苗常营校区启航新篇章

卷首语
今年,青苗学校常营校区迎来重要转折点——从2025年起全面启动国家课程体系,并力邀拥有40余年教育经验的王华校长掌舵中学部。
这位曾经历过人大附中联合总校多所分校创校的教育者,如何为青苗注入新活力?她对“好教育”的理解有何独到之处?近日,我们走进王华校长的教育世界,探寻她与青苗的故事。
01

"教育不是工业化的流水线,而是农业的精耕细作。"面对当下的教育焦虑,王华校长用"农业智慧"诠释了她的育人哲学。
在四十余载的教育生涯中,从初登讲台时“急于把学生教会”的迫切,到如今面对“有意捣乱”的孩子时“思考背后原因”的从容,她更懂得教育的真谛: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种子,教师要成为发现天赋的园丁,为他们找到适合的土壤,耐心等待不同生长周期的绽放。
这一理念贯穿了她的教育实践。她曾在人大附中联合总校的多所学校担任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深知“因材施教”的重要性。这种“农业式”教育观,既承载了她对教育的深刻理解,也为她与青苗的结缘埋下伏笔。



▲ 照片说明:青苗学校常营校区学校生活剪影
02

为何选择青苗?王华校长坦言,这里有一群“老战友”——原人大附中副校长高江涛校长、原海淀区国际课程研究中心主任赵钰莲校长、原人大附中高中部年级组长白辽玲校长……,“还有青苗‘爱、关心与支持’的价值观,与人大附中‘爱与尊重’的核心理念高度契合。”
更吸引王华校长的是青苗对教育的“前瞻性”:
常营校区的转型,是对人口结构变化的主动应答,更是对教育本质的回归,既延续国际化办学积淀,又扎根本土需求。
“青苗的灵活与开放,让人大附中的严谨管理有了更广阔的试验田。”王华校长笑言,“这里能打破公办学校的程式化瓶颈,又能避免国际化教育‘水土不服’的问题。”

03

面对家长最关切的"成绩从何而来"之问,王华校长亮出了深耕公办教育时淬炼的"教学闭环管理":
01
|备课三维度:
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
02
|课堂落实:
实时关注落实情况,动态调整教学策略;
03
|作业分层:
分层设计、精准匹配,告别"题海战术";
04
|面批答疑:
教师主动出击破解学生"不敢问"难题;
05
|测评反馈:
双向细目表确保考试真正检验教学目标。
严谨的教学体系与青苗国际化的基因碰撞出独特优势:既保有公办学校扎实的学术根基,又发挥民办学校灵活创新的特质,“我们是站在巨人肩膀上起步的。”王华校长信心满满,“这种规范化与个性化的碰撞,能让学生既夯实基础,又释放潜能。”



▲ 照片说明:青苗学校常营校区南京、扬州研学
04

谈及常营校区的竞争力,王华校长总结为“天团师资、系统课程、个性支持、集团资源”四大支柱:
1️⃣ 天团师资:中学部高级教师占比超50%,平均教龄15年以上,面批面改、一对一辅导成常态,构建"严而有度,爱而有理"的教学共同体;



▲ 照片说明:青苗学校常营校区1V1家长会
2️⃣ 系统课程: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卓越课程三级课程贯通升学路径,0.5+3学制初高中一体化规划破解“断层难题”;

3️⃣ 个性支持:结合青苗的小班化教学(每班≤30人)、分层教学(数学、英语动态分班)和“学术教师+成长导师”双师制,每名学生配备"学术诊断-资源匹配-动态跟踪"成长方案,确保“每个孩子被看见”;

4️⃣ 集团资源:依托集团建立跨校联合教研机制,共享人大附中专家团队与青苗27年优质教学资源,组建集团命题核心组,实施 “标淮化+个性化” 统考统评。

这四大支柱通过标准化与个性化的协同、本土根基与国际视野的交融,形成环环相扣的教学生态——“这正是青苗常营校区‘把每个孩子放在心上’的底气与承诺。”王华校长说。

05
教育是农业,亦是艺术。这位既深耕过公办名校体系、又主导过国际化学校的教育者,如今站在国家课程体系全面落地的新起点,青苗常营校区的"新公办"模式,正在书写这样一种可能的答卷:
让孩子手中紧握着应对高考的“硬实力”,心中跳跃着超越分数的“成长生命力”。
从这里走出的孩子们,不仅能在高考中交出亮眼成绩单,更会带着对世界的好奇、对自我的信心、对生命的热忱,走向更广阔的人生——这何尝不是每位家长心底最深沉的期待?

声明: 本文内容为必威Betway中文版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必威中文官网首页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访校团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