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加大观念教学|教室变超市!一年级萌娃在实战中实现超高效率学习!

当其他学校还在用习题册教元角分换算时,这里的课堂变成了热闹的集市:
- 每个孩子手握20元"创业基金"(真实人民币组合)
- 从家中带来闲置文具玩具,自主定价销售
- 15分钟限时交易,填写买卖记录单
"我的玩具定价3元5角!"
"不行不行,超市才卖2元5角!"
孩子们在定价争论中第一次触摸到价值规律。数学学科的王老师说:"当孩子在买卖中讨价还价,找补零钱时,比做100道换算题更有效。"
关于人民币的教学困境
移动支付盛行的时代,一年级学生学习人民币存在诸多困难。因生活中接触现金少,他们对纸币、硬币很陌生,像1角、5角等面额常不认识。在换算上,元角分的进率复杂,如1元=10角、1角=10分,涉及进位退位时,学生易混淆出错 ,简单计算也非常容易出错。
因此,中加的数学课上,老师们将课堂变成小卖场,将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拆解成一个个子任务,将“认识人民币”“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以及 “解决购物中的实际问题” 等内容,构成了一个循序渐进的知识体系。
多个子任务,构建完整知识体系
中加课程采用大观念教学,将核心的大观念转化为可操作、可实验的学习路径,将复杂的认知挑战拆解为可跨越的台阶,将单一的知识传递拓展为多元的素养建构。

子任务1 :发布活动任务,筹备活动物品、海报等。调动买和卖的意愿,回顾已有的购物经验,产生认识和使用人民币的需求。



精心准备的摊位和货品

子任务2: 认识人民币,学会兑换。通过观察、发现、操作、交流,不断丰富对人民币面值和单位的认识。

精心准备的零钱兑换处


演示如何兑换零钱

演示在买卖中如何计算找钱
子任务3、4:(课后)观察店铺的设计和价格标签,调查自己出售的物品的实际价值,并进行恰当的定价。(课内)结合自己的调查,交流自己的购物体验,介绍自己的商品定价情况。

子任务5: 班级购物模拟演练学,会付钱和找钱,为参加活动做好准备,通过买和卖的角色扮演预设在购物活动中可能遇到的典型问题,通过参与、讨论、解决如何找钱、还钱,积累问题解决的经验。


积极回答问题的孩子们
子任务6: 设计店铺海报、准备商品、购物金,体验真实的购物场景,记录自己在买卖过程中现金的变化。






一边销售、一边记账的老板
子任务7: 收集卖家和买家的记录表,复盘交易过程中做的好的和不够好的地方。



孩子们记录买卖过程中钱币的变化

老师为大家讲解同学写的记录单
让学习在真实中产生
构建主动学习力才是孩子们高效学习的关键。当我们打破课堂里效率最低的“听课”的方式,选用大量的小组合作、实践、同伴互相分享等方式时,孩子的学生听课效率从5%直接飙升至90%!课后习题的正确率也会大大增加。这也是我们的孩子课后不需要做大量重复练习题的原因。

资料来源于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
这一堂数学课是由两节数学课连堂开展,持续时间约90分钟,但是一年级的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被调动极大的兴趣和积极性,因而能全神贯注,充分参与,高效吸收课堂内容,最终高质量完成教学目标。
日益精湛的大观念课程不是一日之功,像这样高效的课程是贯穿中加学校所有学段和所有学科的,中加教学团队不断打磨课程,专注探求教与学之间最扎实的路径。

高密度师训

基于理解的教、学、评一体课程设计

真实世界是怎么运行的,我们就怎么去学习。教育,从来不是悬在空中的道理,而是落在泥土里的种子,我们将教学落到真实的土地里,让它们在阳光雨露里,悄然萌发。
-END-
撰文|Mika
编辑&设计丨Mika
视频|Jisla
审稿| Emery、Summer
声明: 本文内容为必威Betway中文版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必威中文官网首页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访校团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