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未来、连接世界:记八年级“未来可期”BLC科幻写作项目
2025-09-30 08:22
发布于广东
广州耀华必威Betway中文版学校
双语学习共同体项目
耀中耀华教育网络一直坚信双语教育的重要作用,并积极培养学生成为精通中英双语、具备国际视野的世界公民。
双语学习共体同(Bilingual Learning Communities,BLC)的推行,融合了两大核心要素:中英双语能力培养,以及支持学生开展跨学科自主探究的协作式学习环境。在这一学习框架中,语言既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也是促进有效学习的关键。
点击视频观看耀中耀华双语学习实践纪录片——
【破界求知:双语学习共同体探索】
上学年,在中文、全球视野以及科学三个科组的老师带领下,广州耀华中学部八年级的同学们进行了一期名为“未来可期”的科幻小说创作之旅。
在这个项目中,中文学科为学生提供科幻小说创作的技巧和策略,帮助他们掌握叙事艺术和创意表达。同时,全球视野学科通过研究全球性问题,引导学生拓宽视野,探索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科学学科则指导学生将科学原理转化为科幻灵感。
该项目旨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为人类未来的发展提供前瞻性的解决方案和创新思路。
01 "这是我第一次真正感受到我把科学用到了生活里面"
说出这句话的是现时已经升上IG1年级的 Sophia,在上一学年八年级的时候,她完成了自己第一篇硬科幻小说。基于对声波传输的理解,她构建出了一个完整的逻辑系统。借着一枚作为中介的海螺,她成功地让两个分散在不同维度的好朋友找回彼此。这一切也不仅仅是天马行空,每处细节都经过了大量的计算,遵循现实世界的物理模型。
「每年其实都有写科幻小说这件事。但在我们年级比较小众的是真正的硬科幻,要用科学原理推动剧情。如果把科学扔掉,剧情就圆不回来了。反正我觉得这一次下来,我的科学和语文都进步了很多。」光初稿就写了两万多字的 Sophia 笃定地总结。

Sophia 提到的正是过去这个学年广州耀华八年级学生的跨学科写作项目:在语文学科原有的"小说写作单元"的基础上,引入科学(Science)与全球视野(GP, Global Perspective)课程知识,将小说写作任务进一步细分为硬科幻和软科幻。硬科幻班级的同学必须从实打实的科学原理出发,比如计算不同维度的时间流速差异;软科幻班级的同学也同样要探究我们正在面对的社会问题,比如构建反乌托邦剧情、讨论人工智能伦理。
学生可以自主选题,但不能随意架空。他们需要在小说与论证、表达与逻辑、想象与严密之间找到自己的平衡。项目几乎持续了一整个学期,同学们最后在中文周上阅读了彼此的作品,给自己心目中的佳作贴上赞许的贴纸。

回忆起之前漫长的创作过程,Sophia 还是一副兴奋和激动的样子:「整个年级都在写科幻小说嘛,想不到写啥的时候我们就会互相交流大家的脑洞,在宿舍睡觉的时候天天聊,一说激动就停不下来。中途写到一部分有点卡壳,我朋友也一直在说,作者你快点写,我们还要看你续集,很鼓舞我。」
在老师的指导下,每一位同学最终都为自己的成品小说完成了一则颇为正式的Author Statement(作者解说),像是论文前的摘要,又像是投稿时的作品简介。
「未来回看这个 statement 就能知道我当时是怎么想的、受了什么启发,让我知道自己写这篇是有意义的,不是玩儿着写的。」


*Jason同学的双语作者解说*
02 项目启航:在科学的支架上想象世界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次的写作项目可能刷新了他们的多种体验。从学科覆盖来看,项目涉及到语文、英语、科学和全球视野四大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从时间跨度来看,项目持续了一整个学期,是八年级学生参与过的规模最大的 BLC (Bilingual Learning Community,双语学习社区) 项目。
实际上,这次里程碑式的成功离不开前期水到渠成的铺垫。
「八年级是学生正式在语文课上开始学习分析和写作小说的阶段,有这样一个学科基础在。而且八年级也是他们初中阶段思辨能力发展到最顶峰的时候,就很适合跟科学原理和全球视野做一个连接。」语文老师 Yasmeen 这样介绍。
万事俱备,只差东风。基于对学生的了解,中文学科组发起了这次联动教学实践。新学期甫一开始,八年级同学就领到了这个写作任务,在写作的准备阶段,语文老师会利用阅读课为学生讲解科幻小说的代表作品,以便学生获得灵感。

*Yasmeen老师与Lisa老师在一次协作授课的课堂上*
「当时我们图书馆有《科幻世界》这个杂志,我就把它们全部借到课堂上让学生们一起看,每个同学都要填写自己的『灵感集合站』。在写作之前,学生要先做头脑风暴,写下人物设定、背景设定、故事概要和主旨,然后我会给他们逐个反馈。」语文老师 Lisa 简要归纳了学生们在 9 月和 10 月所做的准备工作。
Lisa 老师所带的班级主攻方向是硬科幻,所以头脑风暴的另一个关键环节是设计可以用到的科学原理。由于广州耀华一直贯彻的差异化教学宗旨,同学们也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科学班级,Lisa 老师就专程抽出一节课邀请了科学外教 Chris 老师来统一答疑,为大家的灵感把关,提供技术指导,讲解不同选题涉及到的原理和公式。

*Chris老师与同学探讨作品*
「其实我最初也很迷茫,虽然很激动,但不知道怎么开始。Lisa 老师建议我们把科学课最近学到的一个知识点拿出来用,我们那时候刚好学到『宇宙』,Chris 老师就跟我说我的声音传播的灵感可以用到哪些概念,它的波长和震动什么的,又给我科普了一遍,特别细心。我们班有的同学英语不太好,Chris 老师就尝试用特别简单的词解释,Lisa 老师也很负责地当翻译,帮助我们理解。」
Sophia 回忆起正式开始撰写初稿前的这次答疑课,说自己正是被 Chris 老师所启发,才确定了将海螺作为小说中穿越时空的关键道具。初稿也洋洋洒洒写了超过两万字。
03 深入挖掘:从现实议题中找到人物特点
灵感有了,第二个接踵而来的问题就是创作。另一边,Yasmeen 老师所带的班级就充分利用了全球视野课程的资源来发展软科幻小说的人物。

*全球视野课程提供的关于科幻小说的创作话题*
「学生们最开始创作出来的角色没有明确的人物特点,只是名字的区别。实际上,我们把角色放在一个冲突的环境中,他们所说的话就能最直接地体现他们思想层次的不一样,比如你是温和派、他是激进派。」Yasmeen 老师认为,全球视野课程教给同学们的知识和技能正好可以迁移到语文课上来,攻破小说写作过程中的难点,为初稿中暴露的问题打上补丁。
「正好我们当时进行到的单元是食物短缺,不是每个人都吃得饱饭了。教学目的是要让同学们搜集数据和论点,在此基础上完善出一整套有逻辑的说理,讲明白各种数字都代表了什么,或者哪些组织值得信赖。然后 Yasmeen 老师来跟我讨论,我们认为这刚好可以跟反乌托邦社会科幻小说联系起来。」人文科组的外教 Marc 老师也很乐意为学生们的写作事业添砖加瓦。

*Marc老师在为初中部的家长介绍全球视野课程*
平行推进的语文课和全球视野课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这边是虚构的故事片,那边是非虚构的纪录片。学生在语文课上学习创作技巧,为人物角色指派不同的利益,使得各方立场构成根本矛盾,为情节制造动力。在全球视野课上,学生则借由真实的议题收集素材,了解社会上不同观点的博弈和冲突。
时间进行到 11 月中旬,同学们的二稿交上来,Yasmeen 老师发现作品都变得更扎实、更深邃了。
「初稿是没有主旨的,他们基本是出于猎奇进行了一些创造和想象。但我们希望通过小说体现出他们骨子里对全球这些热门话题的应对或是想法,不一定要现阶段解决,但需要有一个憧憬的理想和最后达成的目标。解释了这个之后,就有一些优秀的作品出来了。」
04 挑战无限:找到学习的内驱力
为了最大程度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这次的写作任务并不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的,也并没有做任何字数限制。
「我们希望学生能把个人的思维和创意尽可能地表现出来,所以选择了个体创作,所以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老师来说工作量都比以前大。」
Yasmeen 老师介绍道,自初稿提交之后,两位语文老师给每位学生提供的就都是个性化的写作指导了。最终获得展示机会的文稿都至少改了三稿。而且即便是以往笔力较弱的学生,也能写到三四千字的篇幅。
「到这个阶段,考验的就不是写作技能了,而是学习的内核,是执行力和驱动力,是他们的韧性。」
改稿并不是强制的,但如果学生对自己作品的完成度有执念,老师很愿意陪他们改到第四稿、第五稿。

作品最终在中文周上展出。老师们很惊喜地发现,这群八年级学生的忧患意识还挺强的。
「他们可能写作技巧还不是很强,但他们会想象未来的科技对人类会有什么样的消极影响,也会意识到某些事情不适可而止的话人类会承受相关的灾难。在如此变化多端的世界里能有这样细微的体察,我以前都小瞧他们了。」Yasmeen 老师笑称。
既然本次写作项目反响不错,几位老师都认为它值得在下一个学年再接再厉,发扬光大。刚好议论文也是八年级语文课上开始接触的新文体,它或许接棒小说写作会成为这个学年的新选题。好消息是,这种和学术写作关联更紧密的文体还有望将更多的学科邀请进来。
「我感到高兴的是,学生们真的在尝试把我们学到的东西迁移到其他经历中去。毕竟我能和学生在一起的时间非常有限,当他们离开课堂之后还能继续去思考这些内容、调用这些能力,这让我感到骄傲。」Marc 老师总结道。
这大概就是教育的真正要义吧:陪伴孩子们走过最初的那一小段路,好让他们有足够的动力和信心去完成将来的所有伟大探索。
声明: 本文内容为必威Betway中文版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必威中文官网首页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访校团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