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访谈| 从公立学校转入国际课程,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OSSD学姐的三年自述
2025-09-29 08:34
发布于北京
如果你也正站在教育的十字路口,好奇另一条路的风景,那么Selina的故事或许能为你提供一份真实的参考。
从公立学校毕业后,她选择入读BIC的OSSD课程,并在此完整度过了高中三年时光。本期,她将真诚分享自己的转学原因、课程体验与校园生活。愿这期对话,能为你带来参考与力量。



校园之星
新生代表
学生会组织部部长、学习部副部长
校图书管理员
CTB全球站总决赛三等奖
来BIC之前,Selina在公立学校读初中,你觉得公立学校和国际课程之间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我觉得最大的区别是「师生关系」
公立校的老师会比较严格严肃的管理我们,然后对于学习成绩的关注程度,会远大于对每个学生兴趣爱好的关注程度。
来了国际课程,加入BIC后,我发现师生关系是特别平等的。 老师也很尊重和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有很丰富的社团课和活动,还会组织定期的研学。
我感觉成绩不再是唯一被关注的维度,正视自己的兴趣、甚至性格上的闪光点,都能得到老师的鼓励和学校的认可。

加拿大OSSD课程在“Growing Success”框架下,对学生的评价是多维度的,不只关注学术成绩

是的,也就是说评估维度变得更立体了,更注重多元化发展,而不仅仅是成绩这一个标准。那么当时是什么原因促使你决定从公立学校转入国际课程的呢?这确实是一个不小的转变。

我觉得我的「性格」是一个很大的因素。每个人的性格都不同,可能确实有些同学更适合公立校,但我的性格属于比较活泼、大大咧咧那种,对于公立的管理形式,还有一些上课方式我确实是感觉有点禁锢住了。
另外我觉得,现在人口很多,在高考时我们通常会遇到所谓的内卷,那我还是希望自己能够压力不要那么大,身心都有个积极正向的发展。
来了国际学校后,我可以充分去发挥和培养自己的兴趣,也不用像以前一样什么都学,而是在未来计划选择的大学专业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去选修适合且有用的学分。 这样我自己学习意愿也更高、上课也不会觉得枯燥,考试压力又被减少,我觉得反而是「更加高效的利用了我的宝贵高中时光」。

你说的这个更加高效的利用时间,老师真的感到很赞同,这样在「有效学习」之外,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开展课外活动,高中生活也会更加平衡和精彩。 我有看到你特别积极的参加了学校的很多活动,从高一到高三,可以讲讲你的课外活动感受吗?

好的,在BIC基本每个月都会有活动,每个学期都会有一些研学的机会。那校内活动呢不管是学术还是非学术,我都有参加。
学术类的,我参加了「演讲比赛」还有「商业创新大赛」等,比如说商业创新大赛,我们需要以小组形式去设计经营一家公司,我们需要给出设计提案并进行公众展示。我还记得当时我们组设计的是一个宠物咖啡厅,我觉得这样的活动既有趣,又能把我们在课上学的商科知识充分使用,还能让我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练习公众演讲和团队合作能力。就是受益不少。
非学术类的比如「篮球赛、运动会」等,我也都积极参加。校外的话呢,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香港夏校」,还参加过「CTB竞赛」,我在CTB竞赛中通过线上站、全国站的激烈角逐,最终顺利进军全球站, 并赴美在哈佛大学参加了全球站,获得了三等奖的好成绩,整个过程在激烈的竞争和角逐中,我的潜能也被充分激发,成长了很多,也有幸去到世界顶尖大学哈佛,感受氛围,真的这些都是很不错的高中体验。


老师们也看到了你一步步的成长,尤其是获得CTB全球区奖项时,真的是为你感到骄傲,太棒了。 这些都是你高中美好的时光与光辉的成果,它们将跟随着你成为美好的记忆走到大学中去。 未来当你面对大学学业的压力与新的挑战时,请你一定想起今天谈到的这些点点滴滴的成就,这些都是你实力的最佳作证,也是你鼓起勇气去面对挑战,自信满满的来源。
咱们再来谈谈这三年学习的OSSD课程本身,你从10年级学到12年级,3年时间里,你觉得OSSD是怎样的一个课程体系?

在高一时,我们会修一些OSSD数学、英语、媒体、科学、商业等的学分,但是这个阶段,更多是「兴趣探索和适应」课程,这个阶段学习的知识点不难但是很广,另外这一时期也不担心成绩没有超过90,因为对留学申请影响还不大,重要的是去找到我们自己到底喜欢或者擅长哪些课程门类。
高二这一阶段,课程就会「更加学术更加专业」。 开始学习一些3U课程,就是大学预备课程,学习就能感受到有一定的深度了。 比如数学MCR3U,从函数定义到四大基本函数,感觉我们的函数都要被学透了,这也给高三学习4U课程打下了比较扎实的基础。
现在高三,「课程学术度进一步提升」,老师会告诉我们「有些知识点和大学是有关联的」,现在学好,大学还会用到。比如英语,会强化议论文写作和文学批判分析这些能力,对未来大学学习肯定是会有帮助的。
总体来说,我觉得OSSD课程是循序渐进的一个课程,就是它会从简单到难,每个年级都会有每个年级清晰的目标和培养点。跟着学校来不会感觉很累或者很跳跃,会比较好适应。


我觉得你总结的非常到位,那这么多年,很多老师都教过你,哪位老师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首先我觉得每位老师真的都很好,我感谢教过我的每一位老师们,谢谢你们。
如果要选一个“之最”的话,外教老师,我觉得是John老师。John是纯正的英国人,是「特别标准的英式发音」。我觉得对从公立转来,在公立练就了一身Chinglish的我而言,是很有帮助的,每天浸泡在老师纯正发音的课堂中,我的英语发音和英文使用潜移默化中就得到了很大提升。另外John上课时也会举一些有趣的例子,很贴近生活,很通俗易懂。

对于中教老师,我最喜欢张珍老师,就是我觉得老师「严肃中不失温柔」。在课上和作业标准上,对我们十分严厉,平时会对我们的作业进行很认真的指导,不论是记分作业还是不记分作业,都很严格的要求我们完成,但课下却又十分温柔。 这种反差感让我觉得她既可敬又可亲。


确实她的“严”是对学问和标准的坚守,而“柔”则是对我们个体成长的尊重与鼓励,能做到这种平衡,真的很厉害,我知道未来你也有成为一名教师的梦想,如果真的做了老师,希望你也可以习得这种平衡,成为你说的既可敬又可亲的老师。加油!
咱们再来谈谈你在BIC的生活,你是不是结交了很多好朋友?

是的,我在高一、高二和高三都结交到了很多好朋友和新朋友。
就比如,上一届的优秀毕业生Yulia和Lity,她们现在分别在韩国和英国的顶尖大学中就读。 对于我而言,因为她们比我大一届,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作为学姐她们都给了我很多帮助。 在学科上辅导我,在生活上关照我。所以现在我升到了高三,我成为了学姐,我也希望能够像她们一样给学弟学妹们带来帮助。
Yulia同学访谈
声明: 本文内容为必威Betway中文版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必威中文官网首页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