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德社团图鉴
" 看世界 找自己 "
ASPIRATION
HDBJ STUDENT CLUB
你最擅长的是什么,最喜欢的事又是什么?
你最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你最幸福的三个时刻是什么?
在北京赫德,我们在讨论的,是以上的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也无法从课本里找到参考,还需要空间,需要真实的行动,甚至需要一点“冒险”。
于是,社团成了孩子们寻找答案最直接的路径——不是按部就班的兴趣课,而是他们主动伸出手,去触摸世界、验证想法、甚至创造改变的地方。
Seriously,the best time to plant a tree was
ten years ago,then the next one is now.

01
留出野蛮生长的空间
每周五午休时H楼飘散的“咖啡香”,是与成长相关的商业机密。

5个非常热爱咖啡的男孩,在学校组建了“牧者”咖啡社团,为寻找到“中国制造”的优质咖啡豆,一拍即合跑到云南。他们将销售利润进行捐赠,钱款用于支持国产咖啡豆的研发种植这一公益目标,与咖农“谈判”,谈下独家货源。
社长Antonio说:“我们要将咖啡和公益结合,让中国咖啡从赫德走向世界。”于是,每周五在校内准时营业,开放日、市集从不缺席。

学校没有教他们写商业计划书,而是把每次活动的咖啡供应“外包”给了牧者咖啡,开放日Campus Tour的每条路线都会“偶遇”,并为他们留出2min的路演时间。

这个全校“最赚钱”的社团,今年将20%的利润变成书籍,捐赠给在云南贫困山区考察时遇到的学校,剩下的80%如约用于国产咖啡的种植支持。
当咖啡社在云南和校园间搭建商业链时,在北京儿童医院附近的“志善助医小家”里,Healing through Art社团的同学们面临的“挑战”,是尝试让画笔穿透化疗仓的玻璃,到达患儿的手里。
截至今年5月,“志善助医小家”为2722个来京治病的重症患儿家庭提供免费落脚点,而Healing through Art社团已经为这里的孩子们进行第二个学期的艺术疗愈课程。

“艺术不该只待在画室。”通过假期中与“志善助医小家”管理者及患儿家庭的深入沟通,他们决定改变。不再像上学期为患儿绘制绘本,而是想办法让住在无菌仓里的那几个爱画画的孩子,不至于连支蜡笔都摸不到。

"上学期绘制的绘本"
《失败一点都不可怕》
Encouraging someone to be entirely themselves is theloudest way to love them.
因此,本学期他们将重心转向制作艺术课程,并通过线上视频会议的形式教授小朋友们画画。困难也很具体, 因紧急转院收不到快递,化疗后手抖握笔也费劲。

于是每周四的VCA教室成了备课间,他们反复测试:这个图案化疗后视力模糊的孩子能看清吗?那个手工体力弱的孩子十分钟能完成吗?授课内容必须“材料简单”:手撕纸做动物,用线条设计T恤,在打印好的头像上添表情。颜料?太麻烦,一支铅笔也能画。
效果是直接的。 一次课上,一个刚做完腰椎穿刺的小女孩,趴在床上用蜡笔涂满了整张“彩虹猫”。视频里她没说话,只是把画举起来,贴得离镜头很近。社团成员说:“那一刻就懂了,画笔真能穿透那层玻璃。”

这学期他们做了6次视频课,有时只有三五个孩子在线,有时网络卡顿。但他们不纠结“多少人参加”或“画得多完美”。目标很简单:让被困在病痛里的孩子,还能感觉到颜色和线条带来的那点自由。
“艺术不是追求别人定义的‘美’,是找到表达自己的路。” 对Healing through Art社团的同学们来说,他们选择的路:就是想办法把画笔,递到一双双原本够不着的手里。
在河北阳原县第二中学的教室里,SAST社团的学生“老师”们,面对的是一群对“经济学”这个词还很陌生的初中生。

去年,SAST把课堂搬到了这里。面对近300个学生,他们讲商业、讲经济、讲心理。课程完全免费,还准备了奖品。现场很热闹:学生们提问、讨论,纸条上写满了建议。

今年,他们升级了玩法:除了基础课,还加了一场竞赛。前六名能来北京参加学习交流。更关键的是,他们和阳原的学校建立了合作机制,即使创始成员毕业了,后面的“小老师”也能接上。

“传播知识,激发好奇心” 是SAST写在简介里的目标。实现方式很直接:把赫德课堂里的东西,拆解成同学们能听懂的30多节线上课,打包送过去。
与此同时,在赫德校园的H楼教室里,一群女孩正小心翼翼地用金粉勾勒着卫生巾的边缘。这是“翩翩少女”社团正在筹备的“月经的礼赞”艺术装置。

过去一年,靠义卖自制烘焙、插花、爱心盲袋,攒了930块钱。钱分两半用:一半补给校内所有女厕的卫生巾互助盒,一半塞进“关爱小小包”——里面有卫生巾、红糖姜茶、暖贴,还有一本漫画版《身体成长手册》。

Graceful Girls
No to Period shaming!

第一批“关爱包”送到了北京偏远地区的希望未来机构。但她们觉得还不够。

Graceful Girls



物质帮助之外,怎么打破那份“羞耻感”?于是有了这个装置:把卫生巾展开,画上藤蔓,写上“我的身体很聪明”,挂起来。“这不是一场普通的艺术创作,而是一次集体的自我和解。我们不是在展示卫生巾,是在重新定义女性成长的尊严。” 一个成员说。




在赫德,教育不是给所有人同一把尺子,而是帮每个孩子找到自己的刻度。
有人用咖啡豆丈量云南到北京的距离,有人在化疗仓的玻璃外传递色彩的呼吸,有人把经济学讲义带到河北县城,也有人坚定地践行着“Girls help girls.”
刻度不同,路径各异。我们从不在意“别人走到哪儿了”,只关心“孩子想往哪里走”。因为真正的成长,从来不需要整齐划一的鼓点,而是有自己的节奏和回响。
02
热爱是最好的答案
距离6月26日慈善音乐会还有两周,赛博海盗乐队排练室的灯总亮到最晚。键盘手Martin在调合成器音色,鼓手Andy、吉他手Tony和Fiona Zou、Bass手Tiger在试新节奏,主唱Kazy在对乐队周边做最后的确认。




这场音乐会所有收入都指向一个具体目标:将手绘的盲盒卡牌、Cyber Pirates乐队T恤和帆布包等周边进行售卖。义卖所得,买一台早教中心急需的摇摇车。剩下的钱,再换成奶粉和绘本等物资。

赛博海盗的故事,始于2022年四个学生课后的突发奇想:“找个地方玩音乐”。从VCA时间挤在排练室合奏,到站上Winter Show首演《Misery Business》,再到被其他国际学校的乐队邀请同台。两年间,成员进进出出,但四个创始人像锚一样定在乐队里。
时间变成数字: 近一年6场演出,3次公益表演,设计了带闪电的乐队Logo。去年12月,他们在北京市希望基金会的公益演出后,收到了第一封感谢函。视频被“希望公益少年之声”公众号推送后,找他们合作的邀请多了起来。





“技术水平在精进,配合越来越默契,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能用喜欢的东西做点实在事了。”现任社长之一Kazy说。毕业在即的创始人Tony和Martin,看着乐队从“自娱自乐”走到“用音乐帮助别人”,觉得是种圆满。

而这场6月26日的慈善音乐会,就是“圆满”的新起点。 它不仅是赛博海盗的舞台,更是一个信号弹:欢迎学校里有艺术特长、想一起参与这次公益活动的同学和社团一起来。
信号弹照亮了一片森林。
1080乐队来了,HD管弦乐团带着乐器就位,学生合唱团挤出时间加练。中国舞社在编排新动作,甚至九年级两个临时组队的学生乐队也报了名。赛博海盗搭建的,不只是一个公益募捐的平台,更是一个让所有“热爱”同频共振的磁场。




在赫德,Passion Always Wins 不是一句空喊的口号。
它可能是后台那盏亮到午夜的灯,是画在T恤上的每一笔,是管弦乐团校准音准的专注,是九年级学生临时乐队磕磕绊绊却兴奋的第一次合奏,是1080乐队在排练室的排演更是所有人把门票收入换成硬币,投进那台摇摇车时,心里数着“还差多少”的念头。
热爱不需要被证明“有用”。当这些声音在6月26日的剧场里撞在一起,你看到的不是一场表演,而是热爱自己长出的样子——它天然带着温度,也总能找到需要照亮的地方。
03
勇敢做自己
学生课表上有一项隐形课程,我们想称之为「勇敢做自己」。
勇敢做自己有一个比较难的前提,便是我知道我是谁,我敢于探索我自己,我能够真实的去面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能够包容我自己。
在探索的过程中这些“赫德原住民”所展示出的那些“更单纯的成长过程”、“敢于做更为宏大的梦想”、“不惧怕挫折与挑战”、“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被从公立学校转到国际路线的同学们称为“令人震撼”的事。
这种震撼在HD Studios社团体现得最直接。

这个由学生自发组织的媒体社团,创始人是个爱嘎嘎笑的男生Gregory,他说:"当时来赫德,大家都特别鼓励我、包容我,让我很感动,我就想为学校做点什么。"
他注意到同学们都非常喜欢运动,尤其是“排球”项目,但主场比赛没有被充分曝光,很可惜。于是他开始“招兵买马”,要成立一个专门记录赫德体育赛事和校园活动的社团。

他们的成长轨迹很"赫德":第一次拍摄的照片是糊的,但依然出现在集会大屏幕上;第一次直播只有个位数观看,老师们自发转发宣传。Gregory记得那天:“D106办公室,每个老师手机都在播我们的画面。当时的技术真的很业余,但没人笑我们。”

这种包容不是放任。现在团队已经发展到三个部门:视频组负责记录校园生活,慈善分支组织义卖活动,学校支持部门收集同学们的相关建议。社团每周要交运营报告,慈善活动需要提供完整的资金流向说明。
为期2天的慈善售卖活动,他们为光爱学校筹到了2台空调。


北京光爱学校是一所成立于2003年的非营利性民间慈善教育机构,位于北京。这所学校是全国第一所专门收容流浪儿童、留守儿童的寄宿制公益学校。光爱学校采用教学抚养一体化运营模式,所有物资开销均来自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捐助。目前,学校在北京校区设有幼儿班和小学六个年级,共有师生百余名。
所有义卖商品都要经过严格审核——印有老师照片的盲盒卡片,每一张语录都经过本人确认。"最让我感动的是老师们的配合,"Gregory展示着设计稿,"他们不仅授权使用肖像,还愿意配合制作签名版。"

接受媒体采访时,Gregory正在走廊里追着老师确认签名版卡片。他熟练地掏出二维码请记者关注公众号,这个动作他重复了无数遍——从第一次羞怯地递出二维码到现在,他完成了从参与者到组织者的蜕变。

而当镜头转向赛场,HD Studios记录的,正是那些被看见的“勇敢”。




当镜头离开沸腾的赛场,勇敢换上了另一副面孔——它更安静,却同样有力。
天文社学习微引力透镜法(Gravitational Microlensing),探讨发现200多颗系外行星的诀窍到底在哪里。最近他们还对《太阳系和恒星》和《系外行星》的趣味选择题,争论不休。

围棋社的空气里,除了落子声,还有关于“输赢”的哲学。 社长Tiger正在教一个新手:“认输不是终点,”他指着棋盘,“是让你看清刚才哪步走急了。看清了,下一盘就能赢回来。” 输棋的礼仪,在这里和赢棋一样重要。

最容易被忽略的勇敢,藏在校园美化社沾满泥土的手套里。
学生负责人Melo、Linda、Alina带着社员,一剪一剪修齐疯长的灌木丛,立护草标语牌。没有宏大叙事,就是让走过小径的人,脚下少一点泥泞。


而把“安静勇敢”与“学术压力”共舞演绎到极致的,是科学社HDIBS。
这学期刚成立的HDIBS,分了两个硬核课题组:HDIBS-Heart(人工心脏)和HDIBS-Gene(基因遗传病)。
课题难、协调时间更难。 成员多是G11,正撞上决定升学命运的A-level大考季。但没人退出。

考试复习间隙挤出的时间,被他们用来啃文献、写论文、调试模型。更拼的是,他们这学期就报名参加了BSF科学展——需要在截止日期前提交三个阶段性报告。
“压力爆表,” Mark回忆,“我和副社长Sophie只能厚着脸皮一次次联系主办方:‘求延期!我们的人在考试!’”
神奇的是,每次VCA时间,疲惫的成员们总能迅速切换状态,投入科研讨论。“那份对科学纯粹的热忱,像强心针,扎醒了每个人的专注力,也扎得我更有干劲了。”

这份热爱与坚持,最终在科学展现场炸响了惊雷。 在七个国际学校团队同台竞技的赛场上,初出茅庐的HDIBS包揽了高级组(HS-division)的冠亚军:HDIBS-Heart 拿下 First Place 以及 Best Team Collaboration,HDIBS-Gene 获得 Second Place。

当评委指着他们的展板问:“Which school are you from?” 他们毫不犹豫地扯起身上的校服,指着鲜明的Logo:“HDBJ! We're from HDBJ!”“那声音,”Mark说,“盖过了所有熬夜的辛苦。”

海德格尔说:"人不是工具,而是存在本身。"
但在现实中,孩子总被塞进“有用”的模具——背古诗要有助作文,学钢琴要为考级加分,连玩积木都要开发空间思维。
赫德选择反其道而行之。我们刻意保留那些"无用"的空间,用实践证明:松弛的社区文化与严格的学术要求,本质上并不矛盾。








这些看似“不务正业”的时刻,恰恰在回答那个核心问题:“当分数和文凭被AI重新定义,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
升学指导老师常说:“我们要求GPA,但不会让GPA成为全部。”这正暗合全球趋势:英国UCAS系统2026年新增“教育经历之外”评估项,美国大学文书更爱问“你是谁?除了上课还做了什么?”
在赫德,我们不承诺标准化的成功。我们只承诺:每个孩子都能在这里,亲手推开那扇写着“有用”的窄门,走向属于自己的旷野。
04
最具人气社团
"Pick你喜欢的社团,按下手中的投票键。"
为什么你的选择至关重要?
因赫德始终相信:教育的终极答案,不在试卷分数里,而在那些“不为什么”却全力以赴的瞬间。
不拼规模,不比流量,只认「真实心跳」
认可能让成员眼睛发光的社团
鼓励把想法摔进现实的力量
致敬微小但扎实的改变
我们期待你的答案:
我们究竟要为什么样的勇敢、热爱与坚持鼓掌?
投票规则:
Step 1
投给你真心认可的社团
不强制凑数,但求每一票都沉甸甸
可投自己社团,但请先问:“它是否照亮过他人?”
Step 2
下滑直达投票页
投票通道:[HD人气社团投票入口]
(6月27日24:00准时关闭,逾期不候;一个账号仅有一票有效票,如重复投票,其余票视为无效。)
Step 3
等一封邮件震动收件箱
7月3日揭晓结果,公告栏同步张贴
获奖社团将有荣誉证书
Pick你心中的人气社团吧!
声明: 本文内容为必威Betway中文版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必威中文官网首页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访校团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