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园研学 | 走出教室,用脚步丈量万物生长的智慧
五月下旬,春色仍浓,草木葱茏,枝叶间虫鸣低语,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花朵的清香。在这个生机盎然的时节,爱迪美国高中部全体师生走进国家植物园,在这片城市中的自然绿洲,展开了一场兼具知识深度与自然温度的跨学科研学之旅。

在这本生动的“自然教科书”中,美国高中部数学、科学、人文、艺术等十余门学科老师结合园区特色与学科知识,精心设计兼具学术深度与趣味的研学主题。学生们根据兴趣自主选题,化身“田野学者”,在实地勘探中采集数据,在记录中凝练思考,最终揭开自然背后科学与文化交织的奥秘。




实地研学活动是美国高中部每学期举行的学习项目,鼓励学生走出教室,用脚步丈量世界,在真实情境中提出问题、搜集资料、形成观点。在AI智能时代,这种以“问题”为驱动的项目式学习模式是激发学习热情、培养探索能力的有效路径,可以让知识在真实场景中“活”起来,也让思维在实践中自由生长。

以学科为镜,读懂自然的语言

研学当天,空气清新湿润,植物园中远山如墨,近景如画。虽然天空偶有细雨飘落,却并未浇灭同学们游览的热情。穿行在竹径回廊、花木繁盛的小道间,学生们时而驻足于高大的树木下观察树冠结构,时而围绕在池塘边记录水生植物的分布规律。



沿途经过樱桃沟、卧佛寺、观景亭、热带植物温室、曹雪芹纪念馆等特色区域,他们边走边思,边看边问:为什么这片区域植物特别密集?不同土壤颜色代表什么?园中花草的馥郁香气对情绪有何影响?在“走”“看”“问”“思”中,大自然蕴藏的学科知识逐渐清晰,探索求知的火花也在细雨中点燃。


数学:自然界的“神秘数字”藏在哪儿?
你知道向日葵的花瓣数、松果的螺旋排列其实都藏着斐波那契数列的规律吗?学生们观察植物形态,运用数学工具分析现象,从此,数学不再只是抽象的公式与符号,而是构建自然美感的骨架。

物理:风吹叶动,隐藏着什么力学原理?
植物是如何在风中屹立不倒的?叶片的运动轨迹有什么物理奥秘?学生们观察枝干抗风抗弯特性,记录植物表面的电现象,深入理解自然界中的力与能,让抽象的力学知识具象化、生活化。
化学:植物喜欢什么“口味”的土壤?
不同植物对土壤的酸碱度有偏好吗?学生们选择园中六种植物,采样检测其根系土壤的pH值,制作海报,并结合拍摄与手绘,将植物与土壤间的“化学关系”一目了然地展现出来。
生物:不同植物的生存之道
叶片的形状是否影响光合作用?风媒植物和虫媒植物有何不同?从传粉方式到生命周期、从结构特征到适应策略,全方位记录植物多样性,挖掘绿色生命背后的智慧。

计算机科学:当自然与科技相遇
植物园里的智能识别装置、环境监测系统、数据看板有何功效?学生们聚焦科技如何服务植物保护与展示,从交互设计到数据可视化,探索数字化生态的魅力。
经济商务:植物园如何吸引游客与盈利?
除了看花赏景,植物园的商业逻辑你了解吗?学生们站在运营者的角度,分析品牌策略、服务体验与市场定位,探讨园艺旅游如何在“绿色”中打造高粘性、高价值的商业模式。
历史:一座寺庙,蕴含多少文明的交融?
卧佛寺中蕴含怎样的跨文化密码?屋顶线条的对称之美,建筑中的汉、印、藏文化元素,讲述着宗教在历史长河中如何成为文明交流的媒介。

心理学:我们的情绪是什么味道?
闻到某种植物香气,你是否也曾突然想起某段回忆?学生们探讨香气与记忆、情绪之间的联系,从生物、行为、认知和社会等多视角入手,绘制出一幅植物香气的“心理地图”。
地理:空间结构中的文化与功能
植物园的空间设计会影响游客行为吗?学生们分析园区的空间结构、游客动线与功能区域,探索植物园在城市生态与文化生活中的多重角色。
戏剧文学:再现红楼梦中的文学之美
走进曹雪芹纪念馆,用镜头拼接《红楼梦》中经典场景——黛玉葬花、宝钗扑蝶、元妃省亲...从文学与表演艺术角度,还原人物性格与情感,连接现实与虚构的边界。
艺术:如何将三维植物变成二维图案?
树叶的脉络、花瓣的层叠、藤蔓的曲线——这些都是艺术设计的灵感来源。学生们观察中提取形态与色彩,设计独特的植物装饰图案,将自然之美转化为艺术作品。

雨中的植物园是安静的,大家的思维却格外活跃。从枝叶纹理到空间布局,从古建筑的飞檐到科技装置的闪光,每一处都被赋予独特的学科视角。

观察、内化、输出,构建完美学习闭环

一日的游览结束,从中收获的知识却还静待酝酿、沉淀、升华。
返程后,同学们整理资料、汇总成果、提取灵感,结合不同学科主题制作精美的英文学术海报。不论是展示花瓣中的斐波那契数列,纪录种类繁多的叶片形状,还是打造“花朝节”创意文化IP,每一张海报都凝结着学生们的思考与创意。



在随后的汇报展示环节,大家自选主题进行全英文学术演讲:有人生动描述微小生命独有的生存之道,有人条理清晰地展示抽象的力学与公式,有人娓娓道来独特的花语与其文化关联......每一位同学都以独特视角重新诠释研学过程中的所知所感,在讲述中深化理解,在表达中建立自信。

这是一次“知识走出教室”的尝试,是一堂融汇跨学科思维、知识与实践、创意与表达的生动课堂。在绿意盎然的园林中,同学们从不同学科的视角丈量世界的奥妙,逐渐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认知框架与学习路径,也在无声中种下了热爱、思考与创造的种子。
下一次走出教室,我们将去往哪里?答案,未完待续。

每学期的实地研学活动,是爱迪美国高中部极具特色的学术项目之一。过去,学生们曾走进国家博物馆,穿越历史长河探寻中华文明的根脉;也曾步入故宫深处,在皇家建筑中感受文化传承的厚重。此次走进国家植物园,延续的是“以实践引导思考、以探索激发兴趣”的教学理念。
爱迪始终重视实践教学在学生成长中的独特价值,通过不断拓展教学空间、整合优质资源,为学生提供跨学科、跨场域的学习体验。在真实情境中观察世界、理解知识、发展思维,是学校推进全人教育的重要路径,也是培养具备全球视野与综合素养未来人才的关键一步。欢迎加入爱迪,从这里走向世界!
声明: 本文内容为必威Betway中文版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必威中文官网首页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访校团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