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L学长来了:我这辈子最不后悔的事,就是当年学了OSSD。”
05-06 08:48
发布于北京
「INTERVIEW」
{ 往届荣誉毕业生访谈 }

李旭然:“要勇敢。本科中需要多段科研经历。而我们需要给导师发邮件,很多石沉大海,能同意我们加入的更甚少。不要被怕拒绝,更不要害怕变化。
我们的世界从来都是变化莫测的,但只要我们肯主动、肯向上。我相信我们这一代人,总有机会。”
INTRODUCTION
01
学生介绍
学生背景:高考结束后入学OSSD G12
成绩:毕业G12均分 95+分
爱好:羽毛球、读书、旅游
EDUCATION
02
教育之路
Q1:能讲讲你的求学之路吗?当时为什么会选择OSSD?
“我是北京公立学校出来的同学,当时考上了北京的本科,选择了来OSSD重读1年高三。
我是个很爱后悔的人。但到现在为止,我最不后悔的事情,就是当年来了这里。
对于当年的我,最大的优势就是时间。任何一个国际课程都不可能做到1年时间,让学生拿到一个这么好的录取。
但是我也听说现在的学弟学妹,有机会学习更长年制的OSSD,那你们一定能取得比我们那时候更优秀的结果。太幸福了。
到了英国之后,我身边有来自于各个课程体系的同学。就生物学来讲,任何一个国际课程都是够用的。
但是我们近期有很多闭卷学术写作。比如2小时写2篇essay,确实来自IB体系的同学,要更加得心应手些。
OSSD当年也教授了很多写作格式,助益很大。”

Q2:父母有去英国看你吗?‘家长’对孩子国际赛道影响?
“我妈妈近期就要来接我回家!我们要先周游一圈,再一起回北京。
我想说,对于国际赛道的同学来讲。父母真的太重要了!
这不光是经济上的辅助,更多的是指引方向和陪伴。
因为国际课程区别于普高的重点在于:公立学校就是卷分数,而国际生关注的是个人兴趣和研究领域,是探索。家长在这其中更需要尊重孩子的选择。
陪伴孩子挖掘他真正感兴趣的,并张弛有度的参与其中。
我很感谢我的父母,对我的帮助和理解。我也会很愿意跟我妈妈聊很多。”

OUR MEMORY
03
OSSD回忆
Q3:毕业3年了,你对OSSD还有什么印象吗?老师、课程、拿到offer时的感受?
“印象还挺深的。
那会刚高考结束选的OSSD,在重压的高三和重压的UCL本科中间,能接触OSSD,是一段难忘的回忆。一部分是到现在还联系的同学们,一部分就是当年的老师:外教、班主任、助教。
印象最深的就是数学外教Elyas老师,他帮我写了推荐信。让我更顺利申请到了UCL生物专业。
我最近去当了UCL开放日活动的志愿者,看到很多学弟学妹报考我们专业。会发现,英国名校招生官喜欢的人才是真心喜欢生物学的学生,并不是只有成绩好就能申请到。而我当年的推荐信,Elyas老师细腻描述了我在生物学领域的热爱。真诚、贴近生活,我感激至今。”

Q4:本科阶段的内容会涉及当时OSSD内容吗?你觉得OSSD在你国际化道路上有帮助吗?
“有的,比如生物、数学、英语写作格式。到了本科后,都是够用的。
但是我确实更喜欢本科阶段的学习,比如生物学科内细分的方向、高校实习的氛围等。
在大二,我从五大专业方向(遗传/人类遗传/动物学/细胞/生物多样性)中,找到了最喜欢的细胞学。”

I AM IN UK.
04
我在英国
Q5:现在在哪个学校?为什么会选这个专业?
“我现在在UCL的生物专业。
我研究的最多的是细胞领域。在这个层面上去了解生物、了解疾病,此类等等。
我印象中最深刻的是我第一次在本科做科研。我当时的导师是UCL-PHD在读生,他做的是‘血神经屏障’方面的实验。
我简单描述一下内容:人体大脑是很严密的器官,如果有外界物质进行交换,是要经过更严格调控的,而血神经屏障会阻挠物质进入大脑。我们本次研究的就是除‘大脑和脊柱’外的血神经屏障。

当时我们选择了鼠鼠的大腿神经,用了最高科技的电子显微镜进行分析。我们把样本切成了70纳米厚的小片,把几百张样本排列,最后显微镜一起扫描,得到数据和3D模型结构。
其实看似很简单的实验,也是需要在实验室几十个小时才能有结果的。所以做科研真不容易。”
Q6:你现在的研究方向是什么?最感兴趣哪部分?
“我现在在研究‘衰老’这个领域。
所谓衰老,我们普遍认为就是人类身体内有毒物质的积累。而无论是永生还是繁衍,都是我们保证自己的‘基因组’往下传递的动作。有个教授提出观点‘衰老的本质,是疾病。’
如果真是那样,那我们只需要治愈这种‘疾病’。
但其实生物学,掺杂着很多哲学思想。

比如人类对死亡的观念有四种:尽可能活得长、保证尸身不腐、相信人类有灵魂、把希望寄托到后代上。”
说到这里,旭然同学无限激情表达着自己的观点。有认可,有迟疑,也有新的想法。我们的思维不断碰撞。这也许就是生物的魅力。
我们并不必认为某种观点是一定正确或错误的,而是我们用更高阶的眼光去‘判断’这个世界。
Q7:硕士还打算留在英国吗?有什么计划?
“我硕士和博士想要换个地方学习。我倒不是不喜欢伦敦,而是觉得本科即将毕业。未来要考虑硕博甚至留下来生活的地方的适宜度,并不是仅仅看学术了。
我最近在关注加拿大和澳洲的生物方向硕士。在英国的学制下,其实更加适合那种有着非常明确专业目标的孩子,因为换课并不容易。而我依然是处在探索阶段,会觉得加拿大这类北美系国家,更加适合我些。”
WELCOME BACK.
05
这里是母校
Q8:有什么想对学弟学妹说的吗?
“我想说两点:
第一点就是要多读书。以前总以为自己懂很多东西,实际上一窍不通。在阅读书籍和论文后,才知道现在这个领域已经研究到了哪里,才知道这个行业在做些什么,才知道这到底是不是自己想搞的东西。

第二点就是要勇敢。本科中需要多段科研经历。而我们需要像导师发很多邮件,被回复的寥寥无几,能同意我们加入的更甚。不要被怕拒绝,更不要害怕变化。
我们的世界从来都是变化莫测的,但只要我们肯主动,肯向上,我相信我们这一代人,总有机会。”
最后,学校也祝福李旭然同学,能够在任何时期,遵从自己的内心。多发掘,多批判,多思考。
不管是在紧闭双眼往上跑的艰难阶段,还是稍作停歇而思考人生的辽阔旷野。
都要寻找到真正的自己,哪怕做一名汲取知识的学者,哪怕并不输出十分颠覆性的观点。
学校盼望你未来作出的任何决定,都无悔。就像你当年,义无反顾的加入OSSD那一刻。
声明: 本文内容为必威Betway中文版号作者发布,不代表必威中文官网首页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最新评论